Asset Publisher
达职院团〔2013〕16号
关于做好 2013 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
服务团队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系、部团总支: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团中央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相结合,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融入地方、服务社会,不断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做出贡献,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学院党委宣传部、院团委决定组织开展201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申报工作及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1. 开展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活动。结合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现实需求,依托乡镇活动场地、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聚居地、留守儿童多的村镇学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重点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切实有效的服务,帮助他们减轻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帮助留守学生过一个愉快、充实的暑假。探索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倡导全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学生,为他们分忧解难。针对留守学生所在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教育水平偏低的状况,提供教师培训等切实有效的服务。
2. 开展群众心理抚慰和“爱心助孤”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陪同结对“三孤”人员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做一次家庭访问、开展一次心理调适、做一次常规体检、逛一次街、看一场电影(电视)。组织小分队有计划地深入“三孤”人员集中安置点、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孤儿院、分散安置和单独居住的“三孤”人员家里开展文艺巡演,宣讲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丰富“三孤”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3. 开展大学生文化宣传服务活动。发挥群团组织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作用,组织大学生文艺骨干、大学生业余文艺演出队,精心编排一批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灾区、农村巡回演出,组织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团中央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相结合,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融入地方、服务社会,不断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做出贡献,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学院党委宣传部、院团委决定组织开展201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申报工作及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1. 开展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活动。结合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现实需求,依托乡镇活动场地、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聚居地、留守儿童多的村镇学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重点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切实有效的服务,帮助他们减轻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帮助留守学生过一个愉快、充实的暑假。探索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倡导全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学生,为他们分忧解难。针对留守学生所在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教育水平偏低的状况,提供教师培训等切实有效的服务。
2. 开展群众心理抚慰和“爱心助孤”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陪同结对“三孤”人员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做一次家庭访问、开展一次心理调适、做一次常规体检、逛一次街、看一场电影(电视)。组织小分队有计划地深入“三孤”人员集中安置点、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孤儿院、分散安置和单独居住的“三孤”人员家里开展文艺巡演,宣讲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丰富“三孤”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3. 开展大学生文化宣传服务活动。发挥群团组织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作用,组织大学生文艺骨干、大学生业余文艺演出队,精心编排一批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灾区、农村巡回演出,组织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4. 开展大学生骨干挂职服务活动。集中组织大学生骨干到社区、农村、灾区进行挂职锻炼、志愿服务,在参与当地受灾群众和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过程中,深入了解基层情况,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把组织大学生骨干挂职锻炼作为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环节,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解,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5. 开展大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活动。围绕我省“两个加快”总战略和达州市的发展规划,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多方面的志愿服务;特别是要鼓励大学生将科技创新成果、创业计划项目带出校门、带进企业、带向市场,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自身创业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学生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专题调研,获取关于当前我省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影响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提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办法及建议,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二、活动方式
1. 分层组队,突出重点。各团总支要坚持就近就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按照活动内容,结合学院实际组织重点团队。
2. 务求实效,鼓励联合。组建学生服务团队、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促进社会实践基地化,项目化、专业化、经常化;实现专业优势互补,突出我院学科特色,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要求
1. 高度重视,科学领导。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学习领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具有重要作用。各系部要高度重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制定详细、周密、安全的措施,明确职责,加强领导,确保活动圆满成功。各系部要根据活动总体安排,结合我院专业特点和学生具体实际,统筹兼顾。
5. 开展大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活动。围绕我省“两个加快”总战略和达州市的发展规划,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多方面的志愿服务;特别是要鼓励大学生将科技创新成果、创业计划项目带出校门、带进企业、带向市场,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自身创业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学生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专题调研,获取关于当前我省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影响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提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办法及建议,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二、活动方式
1. 分层组队,突出重点。各团总支要坚持就近就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按照活动内容,结合学院实际组织重点团队。
2. 务求实效,鼓励联合。组建学生服务团队、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促进社会实践基地化,项目化、专业化、经常化;实现专业优势互补,突出我院学科特色,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要求
1. 高度重视,科学领导。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学习领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具有重要作用。各系部要高度重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制定详细、周密、安全的措施,明确职责,加强领导,确保活动圆满成功。各系部要根据活动总体安排,结合我院专业特点和学生具体实际,统筹兼顾。
2. 突出特色,不断创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系部要结合自身情况,精心组织,突出特色,抓好亮点,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并作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力争使每一个在校大学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为期一至两周)以“三下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各系部要加强创新,精心设计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要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作为学生长期锻炼的平台。社会实践服务基地建设情况将作为推荐全省、全国重点服务队和社会实践活动评选表彰的重要依据。
3.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台、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工作,有条件的可邀请新闻单位随队采访,及时报道典型事例,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大力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扩大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
4. 完善机制,加强保障。各系部要按照学院提出的总体要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群众需求,根据需求设立重点团队项目,根据项目需求组织开展活动,确保各项服务扎实有效。所有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师生,都要严格遵守学院暑期“三下乡”有关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四、申报时间
请在 6 月 25 日 前 将申报团队项目内容交至校团委办公室,并将电子文档发送至团委邮箱 823188965@QQ.com
3.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台、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工作,有条件的可邀请新闻单位随队采访,及时报道典型事例,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大力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扩大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
4. 完善机制,加强保障。各系部要按照学院提出的总体要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群众需求,根据需求设立重点团队项目,根据项目需求组织开展活动,确保各项服务扎实有效。所有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师生,都要严格遵守学院暑期“三下乡”有关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四、申报时间
请在 6 月 25 日 前 将申报团队项目内容交至校团委办公室,并将电子文档发送至团委邮箱 823188965@QQ.com
共青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13 年 6 月 19 日